开国大典的炮声犹在耳畔回响,毛主席便启程前往苏联,参加斯大林七十周年的庆典活动,并顺便商讨两国之间未来的友好合作事宜。虽然表面上是庆祝活动,实际上毛主席此行的核心目的,还是为了推动中苏之间更加深入的合作,解决双方悬而未决的政治与军事问题。
1950年12月21日,毛主席在斯大林七十大寿的庆典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,呼吁中苏两国继续保持深厚的友谊与合作。毛主席的演讲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强烈反响,掌声雷动。但与此同时,斯大林这一位在政坛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政治老手,心中却别有一番打算。尽管在表面上他对毛主席表现出了热情的接待,但在内心深处,斯大林依然心系旧有的利益,特别是想要保留在中国的军事和经济特权。
随着双方进入谈判阶段,斯大林采取了冷处理的策略,试图在谈判中占据上风。他没有立刻回应毛主席的关切,而是有意拖延。对此,毛主席表现出坚定的立场,在涉及原则性问题时毫不妥协。毛主席明确表态,如果斯大林坚持不废除与国民政府签署的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,他将拒绝继续谈判,哪怕会谈因此破裂。
展开剩余81%这时,西方媒体爆出了“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”的谣言,试图借此制造国际舆论压力。斯大林不得不作出让步,最终同意废除旧条约,恢复中苏平等的外交关系。
1950年1月20日,周恩来抵达莫斯科,准备处理两国间复杂的外交事务。周恩来抵达的那天,西伯利亚的寒风犹如刀割般刺骨,提醒他此次谈判不会是一场轻松的对话。果不其然,在有关旅顺和大连驻军问题上,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。经过周恩来不断地耐心劝说和坚定立场,苏方终于做出了妥协,双方达成协议,苏联军队将在1952年底之前撤出旅顺口海军基地,并将相关设备移交给中国政府。中国政府则负责承担自1945年以来设备恢复与修缮的费用。
然而,由于一系列突发状况,苏军实际上直到1955年才完成撤军。撤军期间,赫鲁晓夫曾提出无理要求,幸好在周恩来的坚决拒绝下,这一要求被迫作罢。
旅顺、大连地区地理位置极其重要,扼守着渤海的咽喉,向来被各大强国视为战略要地。即便在今天,旅顺仍是中国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,甚至是中国首艘航母“辽宁号”的母港所在。远在19世纪末,沙俄就已经觊觎这一地区,尤其是在清朝甲午战争后,沙俄通过外交手段成功逼迫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,但沙俄的野心并未就此结束。
沙俄不仅想在旅顺建立军事基地,还希望借此作为进一步扩张的跳板。在甲午战争之后,沙俄便趁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《旅大租地条约》,租借了旅顺和大连作为军港和商港。沙俄对这些地区的占领,让中国在自己的土地上丧失了对主权的控制,旅顺港也逐渐建设成了远东的军事要塞。
在随后的几十年中,沙俄和日本在旅顺及东北的利益之争不断加剧,最终导致了1904年日俄战争的爆发。虽然最终是日本取得了胜利,但沙俄对于旅顺的控制从未完全放松。直到二战结束,苏联红军才在1945年重新占领东北,包括旅顺口。
随着战后局势的发展,中国国民政府在国际压力下被迫与苏联签订了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,旅顺及大连依然在名义上由中苏共同管理。然而,这一条约的签署并没有解决双方的根本分歧,直到新中国即将成立,毛主席才决定亲自前往苏联解决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。
1949年,毛主席派遣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,开始与斯大林就旅顺、大连的主权问题进行接触。在会谈中,斯大林表态,苏联驻军旅顺是为了抵制美国和国民党的势力,保护中国革命成果。如果中国政府要求,苏军可以立刻撤离。尽管此时毛主席还未亲自前往,但刘少奇通过此次访问,已初步掌握了苏方的态度。
1950年,毛主席终于亲自赴苏,和斯大林就条约和驻军问题展开深入讨论。斯大林表示,尽管按照雅尔塔协议,旧条约暂时无法废除,但苏联愿意在实质上进行调整,允许中国军队接管旅顺。而毛主席则指出,既然国民政府已经倒台,原有条约的合法性已经丧失,因此应重新审视中苏条约。
通过这些外交博弈,中苏双方终于达成协议,签订了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》,并在1952年签署了《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》。这一协定明确,苏联将于1952年底之前撤出旅顺口,所有设备无偿移交中国,然而中国需支付自1945年以来的设备修复费用。这一协议的签订,对于中国而言,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外交胜利。
然而,在协议签订不久后,朝鲜战争爆发,中国面临巨大压力,需要恢复战争创伤,并应对朝鲜战场的复杂局势。为了争取苏联的支持,周恩来再次前往莫斯科,就继续驻军问题进行商谈。此时,周恩来提出希望苏军继续驻守旅顺口,这一请求虽然表面上看似无奈,但实际上是出于对美国威胁的防范。
1953年,朝鲜战争结束,然而在同年,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去世,赫鲁晓夫继任。赫鲁晓夫的上台,使得两国关系面临新的变化。赫鲁晓夫在1955年提出将旅顺口海军基地移交给中国,并在中国国内举行了盛大的仪式。随着时局变化,中苏关系逐渐转变为更加平等与相互支持的合作。
1955年,随着苏联的撤军,中国最终完全控制了旅顺,标志着从甲午战争开始的近六十年,旅顺终于回归到中国怀抱。虽然赫鲁晓夫希望在旅顺设立纪念碑来纪念日俄战争,但在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下,这一提议被取消。最终,旅顺成为了新中国海军的重要基地。
然而,随着冷战局势的发展,赫鲁晓夫提议中苏联合舰队的建立,但这一想法并未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。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赫鲁晓夫的真实意图,果断拒绝了这一请求,逐步形成了中苏关系的裂痕。
如今,旅顺已成为大连的一个重要区域,尽管经过多年变迁,它依然以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吸引着众多游客。海边的历史遗迹,如老旧的炮台,仍然见证着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配资-股票做杠杆-炒股加倍杠杆-证券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